第四百二十二章 幽幽楠笛-《龙悦荷香》


    第(3/3)页

    青荷闻言半猜半问:“外祖?我的外祖可是东吴先君?”

    楠笛含泪点头:“不错

    ,你的外祖,正是东吴先君岳睦。”

    尽管青荷从前有过诸多猜测,可是如今被母亲一语道破,她依然惊诧不已。

    楠笛念着往昔,缓缓说起:“你外祖本是武穆后人,东吴臣子,志在精忠报国。岂料内有朝廷凶残陈腐,外有北鞑疯狂屠戮,他不堪内患外辱,一举推翻卖国求荣的南颂,建立东吴帝国。

    他接管东吴之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经济繁荣、政治昌盛,国威列居华夏之首,武力盛极一时。

    常言道,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东吴虽强,依然有很多陈俗陋习根深蒂固,权势之家愈盛,兼并之习日滋,百姓日贫,经制日坏。

    你外祖深知其中利害,发愤图强,大刀阔斧,推行新政。哪料到这般作为,触犯朝中权臣,这般蛀虫怨声载道,更是蠢蠢欲动。

    十八年前的己未年,母亲年方十六,适逢北鞑兵分三路,大举南侵。这些鞑人锋芒极健,锐不可当。你外祖御驾亲征,剑指襄阳,直击敌军主力。经过半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大败鞑虏。

    只是,你外祖也因此身受重创,性命堪忧。

    便在归途,京湖制置使博桑,联合太尉寒波、尚书金峰,勾结鞑人余党,杀害了你外祖,并夺得玉玺、兵符,假传诏书回兵,血洗了常乐宫。”

    青荷闻言又恨又痛:“我听说过博桑,他便是博尚、博赢之父,他与寒波、金峰,都是奸佞狠毒之辈。”

    楠笛点点头、又摇摇头:“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事恰恰相反,常常都是‘为善的受苦难更命短,造恶的享太平又寿延’。一场战乱,我痛失父母;一场暴乱,我永失兄姊。自此,十六岁的我永远离开至亲至爱之人。”

    从前,青荷凭着依稀的记忆,隐约猜出母亲来历不凡,今日听她亲口讲述,只觉身心震撼,更觉自己那些悲欢离合,与母亲当日罹难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沉思之中,陡然想起一件要事,更是想起一人丘山之父:“母亲,我在缘城之时见过一位了不起的独臂人。他便唤做岳箫,武功绝顶,气度不凡,似是神农派传人,又会峨眉神功,其妻唤作飞筝,会不会便是舅父?”

    楠笛闻言惊喜万分:“天下会有这般巧合?他多大年纪,何等相貌?”

    青荷心下欢喜,急忙答道:“大概三十七八岁,他的‘神农炎阳功’出神入化,对了,他的身量、相貌、神情、动作,倒是颇像我阿逢哥哥。他喜周游四方,曾藏身峨眉,也曾隐居岷山雪宝顶。”

    楠笛激动万分,泪流不已:“定然是你舅父!他确是师从神农派掌门人碧苍,他还活着,当真谢天谢地!”说话之间,哽咽垂泪,良久不能言。

    青荷连连出语相慰:“母亲勿忧,等我回了西蜀,定请阿龙四下打探,让母亲早日兄妹团圆。”

    半晌,楠笛才忍痛含悲又说:“你和阿龙先行打探,若情况属实,待得闲暇,我会亲自去趟雪宝顶。”

    青荷涕泪沾襟:“母亲放心,阿龙做事缜密,自能不辱使命。”

    楠笛终能平下心绪,接着又说:“你外祖临终之前,便将我君兄岳箫、姐姐邶笛还有我,秘密托付给他最衷心的将士奇山、奇水兄妹。”

    青荷听到此处,陡然想起逝去的奇山,心中更是隐隐作痛:“可叹天地不仁!奇山!如此天地英雄,却也英年早逝!更可敬的是,他临终之时依然记挂着母亲。事到如今,我要不要据实相告?会不会令母亲平添遗恨?”

    楠笛缓缓说道:“你舅父英雄盖世,奇山赤胆忠心,二人舍生忘死,率众护着我和姐姐乘乱潜入宫中密道。

    遭遇一夜暴乱,我们历尽千难万险,终是逃出长乐宫。待奔出城门,回头远望,整座蒹城已是葬身一片火海。

    我们丧失骨肉至亲,伤痛至深,又被团团围困。面对危机四伏,多亏你舅父足智多谋,幸而奇山临危不乱,他们抢下战马,护着我们奔向吴越之南。

    我们身后更有无数叛贼,一路穷追。”

    青荷听到此刻,只觉眼见一团征战、火光冲天,耳畔传来的呐喊厮杀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只觉心惊胆寒,不由心下一凛:“那时候的母亲何等凶险?决不啻于我被困九递山,前有蜀兵,后有吴军,无路可走,无门可投,根本就是命悬一线。”

    楠笛念及往昔之痛,泪如泉涌,半晌才止住悲声:“我们一路向南,逃到吴桂边境。哪料到追击我们的歹徒,实在穷凶极恶。

    尤其是寒波父子,阴毒狠辣,诡计多端,他们矫诏得了兵权,号令边境大军,率领“枫叶五子”,勾结金塞恶贼,仗着人多势众,将我们团团围困。

    接下来便是连日混战,敌人多得是名满天下的一流高手,你舅父与奇山寡不敌众,身受重伤下落不明。我和你姨母辗转在乱军之中,最终彻底失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