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去长安-《盛唐小炒》


    第(2/3)页

    “早已没了脸面,见我等先主啦——”

    老人的手在说话间不住地颤抖,他几次想拿起茶杯,都差点将其中的茶水泼洒出来。陶阳见状立马将茶杯接过,怕其中滚烫的茶水洒出,落在老人的手上。

    看着自己师父这般激动的模样,陶阳也不知如何开口是好,想了半天,少年才低低地说道:

    “想必先帝和太宗皇帝泉下有知,也不会怪罪老师的,”

    “老师等几位先生,已是尽自己全力了。”

    公孙先生花了不断的时间来平息自己的心情。人年纪大了,情绪一旦陷入激动境况,反而要比年轻人更难平和下来。等到他完全冷静的时候,陶阳看着他抓着茶杯,将其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三郎说的没错,”

    老人再开口,声音已经沙哑,

    “先帝,老臣,老臣这辈子,”

    “确也问心无愧了。”

    “只能怪老臣无能,便是尽了全力,也阻止不了,那个预兆,”

    “三代之后,女主武王......”

    “三郎,”

    忽然,公孙先生抬起了头,原本浑浊的眼睛,此时竟然看着是前所未有的清明。

    “你当去长安。”

    “老师?”

    陶阳被公孙先生盯的有些不安,他看着老人,眼神中流露出疑惑。

    他不明白。

    明明听着老人刚才说的话,对未来是一片绝望的——他以为公孙先生会劝自己不要去长安,可是不知为什么,他确给了自己一个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答案。

    “为什么?”

    “因为长安,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像你这样的人。”

    公孙先生沙哑的说话声音,此时听着无比的铿锵有力。

    “愈是前方看不到出路,看不到的光的时候,”

    “愈是需要做光的人。”

    “当年我唐基业未定,便也是靠着诸如魏相国公,这样的人物助我大唐千秋万代,邦宁本固。”

    “如今,又到了这样的时候,”

    “更是比以往时候,更需要像你们这样的有志之士,护我大唐。”

    “三郎,”

    “你应当去长安。”

    陶阳听着公孙先生和自己说的一番话,心中撼动。

    这还是公孙先生第一次和他说这样的话。

    往日里老人虽对读书一事一丝不苟,但从未对前来上学的学生,有过一字一句关于将来之事的引导。陶阳只当他是当年被朝事伤了心,所以从不出言提及,打算就这样简单的过完后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