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这一路的兵马统帅,也不能是别人了,肯定是诸葛亮亲自上阵。 毕竟,这一路兵马兵力最多,又需要承担吸引曹魏兵力的作用,如果不是诸葛亮亲自去指挥的话,诸葛亮自己都不放心。 而副帅,则是徐庶。 另外两路实攻的兵马之一,东郡方面,出兵十万,其中包括了五万兖州郡兵和五万大汉禁军,统帅为张溪,副帅是魏延。 这也不难理解。 如今张溪是军方的第一人,北伐这么大的事情,他不可能不出现北伐要是没有张溪,那才是会引起曹魏警觉的事情。 而且,把张溪安排在东郡,去面对黄河对岸的郭淮,本身也是一种要牵制郭淮,逼迫郭淮不敢轻易调兵的意思.这样,曹魏才会更加坚信,大汉主攻方向是在河内郡。 至于魏延嘛.魏延跟张溪也是老搭档了,而且魏延作为兖州的镇守将军,指挥兖州郡兵更加顺手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两个方向的主帅人选倒是好定,也不会引起曹魏的怀疑.可第三路,就是进攻河东这一路的主帅,几个人互相商讨下来,还是有点争议的。 张溪那意思吧,姜叙和庞统不是还闲着呢嘛,这一路兵马,就让他们两个人挂帅好了。 正好,就让庞统挂帅,姜叙为副帅辅助。 姜叙本身统兵能力也不差,可以弥补庞统在统帅经验上的差距,而这个战略也是庞统制定的,他最清楚这个战略的重心在哪里,而如果要临阵应变,庞统在场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庞统却非常意外的推辞了这个主帅人选。 理由有三条。 第一,是因为庞统跟徐庶的情况不一样。 徐庶在上次北伐中可以单独领兵作战,一方面是因为徐庶所统帅的麾下将军们,有很多荆州系出身的将领,徐庶只要统帅好这些人,就能达到效果。 另一方面,徐庶其实也不是没有领兵经验,他在辅佐关羽镇守荆州期间,有过不少的随军出征经验,对军中事务非常熟悉,他所欠缺的,只是自己临阵决断的指挥能力而已。 但庞统跟徐庶不一样,他其实和已故的翼侯法正是一样的,两个人都是纯粹的谋士。 虽然也不能说庞统没有随军出征经验,但庞统习惯于出谋划策,而不是自行决断,更加没有临阵指挥作战的经验.突然领兵上阵,并不合适。 第二,庞统也需要坐镇长安,和李严一起处理后方政务。 尤其是现在这个情况,诸葛亮刚刚弄了一个人事改革的烂摊子出来,还没等搅和完就急匆匆的去北伐,万一地方有变,既需要有人能坐镇长安,也要有人能领兵平叛,因此他和李严两人,一个都不能少,都必须呆在长安留守,以防万一。 第三庞统推荐了一个比他更合适的领兵人选——邓艾。 按照庞统的说法,如今的邓艾,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战阵历练,他现在缺的,不是能力,而是一个统兵出战的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