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倒不是说曹叡因此疑心司马懿什么,而且在这种微妙的关头,曹叡就算真的对司马懿有想法也不会付之行动.还得按照司马懿的构想来做。 毕竟,刘晔也说了,只要河东不丢,司马懿的战略,还是心向大魏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犹豫了。 回到皇宫后,曹叡立刻召见了孙资,刘放,满宠三人。 孙资和刘放两人负责政务,曹叡召集他们过来,是要让他们尽快的河北地区搜罗所有可用的船只和撤军所需物资。 而召集满宠,是曹叡希望满宠来出面统筹整个撤军接应的行动.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一个人统筹,根本不可能完成。 如今在朝中的这些文武官员们,除了满宠外,真找不出第二个既能被曹叡信任,又有这个统兵能力的人了。 做完了这些安排,曹叡这才安坐下来,想了一下,从桌上的匣子里拿出了一封疏奏。 这封疏奏,是曹爽弹劾司马懿惧敌怯战,擅自撤兵的疏奏曹叡认真想了一下后,最终又放回了匣子内。 说到底,曹叡还是没有自己祖父那样的霸气,这份疏奏,其实最好的处置方式,就是跟曹操学习,烧毁了之。 但,曹叡到底没有这样的底气,甚至出于一些考虑,曹叡依然保留了它,也许在将来必要的时候,曹叡可以拿出来一用.但现在,曹叡会暂时看不到它。 嗯,暂时!!! 但不管如何,曹叡还是给司马懿下了明诏,允许他在必要的时候放弃兖州,撤军河北相关的准备事宜,也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中。 接到了曹叡的这封明诏之后,司马懿总算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天子,到底还是英明的。 司马懿当然可以临阵决断,他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也不是没有这个权利。 但主动放弃兖州,撤回河北这么大的事情,自己决断和有天子背书,意义是决然不同的。 哪怕从战后算账来看,有了天子背书,总比自己一个人扛责任,要来的轻的多。 而最重要的是,有了天子明诏,司马懿安排撤军的时候,就可以更加名正言顺,不用担心军心士气受到太大的影响。 自己撤军,跟奉旨撤军,对士卒来说是不一样的前者撤回去了还要担心被朝廷追责,后者却完全没有这种顾虑。 有了名义,司马懿现在要考虑的,就是撤军方案了。 撤军也是一门学问,不是说下个命令,然后任由士卒突围就算是撤军的这么撤军,很容易从撤军变成溃败的。 需要提前做好计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