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问题是,这年月的世家大族们,哪个不是老狐狸,尤其是经历了这近五十年的战乱,他们谁都不会在局势未定之前,就轻易倒向哪一方。 当年官渡之战的教训,可是历历在目呢。 袁绍二十多万兵马南下,硬生生的被曹操用五万左右的兵马在官渡击败.这玩意儿谁能想的到?! 也就是曹操这人还算有点枭雄气质,没有秋后算账,否则颍川世家能在这位屠夫手里活下来多少,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也是因此,颍川世家大多在后来选择了跟曹操合作因为你不知道这位在烧信前,到底有没有看过内容,会不会在以后跟你秋后算账。 就曹操前半生起兵的经历来看,这种事儿,他不是干不出来兖州名士边让那么大的名声,他说杀就杀了,都不带任何犹豫的。 所以啊,就算现在颍川世家内部不乏“天不绝炎汉”的说法,一些世家大族也确实跟诸葛亮有一定的书信来往,但这次,他们都学乖了,不管诸葛亮怎么试探,这帮人就是死不松口。 叙旧闲聊天可以,要我倒戈免谈。 不过嘛,诸葛亮也不是没有收获的,这么长时间的互相沟通,诸葛亮还是在颍川世家内部,找到了不少的“好友”,而诸葛亮试探性的邀请他们来洛阳出仕,这些“好友”大多表示了“向往”,但因“家中琐事”而不得不“婉拒”。 这些诸葛亮的“好友”里,就有荀作,陈佐,钟徽.就冲这三姓,懂的都懂。 你可以说这是颍川世家做出了世家大族的常规操作,两面下注,但同样,这也能体现出,颍川世家现在对于大汉的一个态度。 因此,诸葛亮认为,现在这个时候,发动对颍川的攻略,已经是时机成熟了。 对于诸葛亮的判断,张溪倒是没有什么疑问,他只是问了另一个方面。 河洛世家方面呢?! 如果说河洛世家方面也有相同的态度,甚至稍微差一些都可以进攻河洛,直取黄河北岸,不是比进攻颍川所能收获的战略价值跟大么?! 关于这点,诸葛亮只是微微叹了口气,然后拿出了一封书信,示意大家拆开观看。 这封信,每个看过的人,都是眉头紧皱,若有所思。 这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但对在场的人来说,又都算不上多么的重要这是一封从北地传回来的,最高保密等级的情报。 能用最高保密等级的情报,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情报,但在场的六个人,每个人都有查阅这些情报的权利。 而这封情报上,详细记载了一些魏军在河洛和兖州地区的兵力分布情况,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魏军增援调度情况。 落款的时间,是在延熙三年的二月.也就是半年前。 而更加令张溪在意的地方是,这封情报的落款,并没有细作该有的详细编号,而是只有一个“刘”字。 这.好像是第二次看到了吧?!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