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早年刘备集团虽然遭遇的困难很多,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闪转腾挪,尤其是当刘备等一众老将军们都在的时候,诸葛亮虽然也很累,但至少压力没有这么大。 可现在,季汉的势头起来了,甚至重新杀回了洛阳,但闪转腾挪的空间,却反而更加小了。 早先的刘备集团一直在失败,多经历一次失败也没什么,甚至赤壁那会儿,诸葛亮还打过万一东吴扛不住曹操的进攻,那刘备集团就趁乱在东吴占据一块地盘,慢慢发展的主意。 可现在,季汉占据了洛阳,如果再丢失洛阳,所造成的影响力却是致命的,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大汉能不能三次中兴。 先帝已经驾崩了,天子虽已成年,但理政经验不足,威望不就。 关将军已经故去了,子龙和三将军都已年老.就是他诸葛亮,法正,庞统,张溪这些人,都已经年过四旬,甚至徐庶,黄权,魏延等人,都已经年过五旬了。 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节点完成大汉三兴的话.交给下一代,诸葛亮真的没有信心。 不由得诸葛亮压力不大。 而对于诸葛亮提出的,要不要答应司马懿的邀约,主动出战这事儿.大家的反应倒是出奇的一致。 既然有这样的需要,那就打吧。 “我等征战沙场三十余年,难道还能怕了这帮魏贼不成?!” 这是魏延的原话,同时也是嗓门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但可惜,这是个好战匹夫之言诸葛亮还是更看重黄权和徐庶的意见。 而这两人的意见,其实也倾向于主动出击的。 手握四万大军,面对对方八万大军,如果选择龟缩防守的话,多少有些显得胆小怕事,长久守下去的话,对军心不利。 与其等到伤亡增加了,士气下降了,再寻找主动出击的机会,倒不如趁着现在,还有足够的战力时,主动出击比较好。 而且,从政治角度上看,这场仗,其实也有打的必要。 当然,用四万人去硬拼八万人,自然是下下之策,但如果用四万人去对阵西门外司马懿本部的四万人,也不是没有一战的把握。 如果真的能在这一战里,击退司马懿.甚至都不用击溃,只要击退司马懿,那么这个洛阳防守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所以,打,也不失为一种防守的方式。 有了这两个人的背书,诸葛亮这才稍微拿定了主意。 至于张飞不是诸葛亮不想听张飞的意见,而是张飞现在的状态,很微妙。 “军师之言,俺听着就是了.” 这就是张飞在一阵憨笑之后,给出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