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此,关羽也很着急,他想要速战速决,但一直很犹豫。 不是关羽没有这样的办法,只是这种办法,是属于风险系数非常大,操作好了也许能一战而下宛城,但操作不好的话,这次荆州北伐,立刻就会无功而返。 所以关羽一直很犹豫,犹豫要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关羽也不想冒这个险。 倒不是付不起代价,主要是不想因为冒险导致北伐失败。 关羽从襄阳出发后,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也一直不停的跟徐庶,邓艾两人商议更好的攻克宛城的方法但真的没啥好办法。 对面是张辽,在白狼山阵斩踏顿,在逍遥津一战用八百人冲击孙十万中军大营的人物,智勇兼备,领军经验极其丰富。 这样的人,按照徐庶的说法,就是不能着急,只有稳扎稳打的进攻,不要轻功冒进,才能有击破对方的机会。 可这么一来,关羽想要的速战速决,就不可能实现了。 从襄阳一路行进到新野,又从新野出发到屯兵邓县城外,关羽琢磨了一路,终究是决定,采用自己那个藏在心里很长时间的冒险办法。 而这个办法嘛,关羽一提出来,顿时遭到了收下谋士武将的一致反对。 不管是徐庶,赵累,王甫这样的文臣,还是邓艾,州泰,廖化这样的武将,全都一致的反对关羽提出的战术。 因为关羽的这个战术,他就不是个战术,根本就是在赌。 “老夫欲邀文远阵前一战,以决生死!” 这就是关羽想出来的战略。 关羽的想法,就是效仿春秋古人之战,跟张辽在阵前单挑决战。 如果关羽胜了,那张辽不死也残,整个邓县—宛城防线无人主持,肯定会变成一盘散沙。 自己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在曹丕派遣新的主将到来的之前进攻,说不定就能攻下群龙无首又士气低落的宛城。 这就是关羽战术中最理想的结果。 可关羽帐下的将士们,可不会只往好了想.特么要是您老没干过那个张辽呢?! 那就是荆州北伐大军群龙无首了好吧?! 这不是开玩笑的。 关羽是有阵斩颜良的战例,但人家张辽也有阵斩踏顿的功劳啊。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今年关羽已经年过六旬了,而张辽,不过是五十岁出头而已。 这是现实的战场,不是武侠剧,不存在年纪越大内力越高的设定,现实世界上都是这样,年纪大了就会年老体衰。 阵前冲阵,终究是年轻人能干的事儿。 关羽都是征战四十年的宿将了,怎么会想出这么缺心眼的主意来的?! 尤其是徐庶和邓艾,这俩就不明白了,以前那个还算沉稳善用兵的关君侯到底是怎么了,难不成年纪大了,脑子也跟着糊涂了?! 徐庶作为关羽军中第二人,同时也是军中地位最高的谋士,这时候不得不站出来,劝谏一下关羽了。 “大将军!”徐庶先对关羽行礼,然后才说道,“大将军乃世之名将,本不该庶出言相劝,然大将军今日之言,却甚为不智” 关羽一看徐庶要说话,却是微微一摆手,看向徐庶,微笑着说道,“元直先生勿言,此事老夫深知厉害然非此,不能速破曹贼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