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一十二章 收尾-《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第(2/3)页
而黄忠的镇海军却是撤销编制,重新一分为三变成了三只舰队,分别是,北海舰队rì本海,原贝加尔湖改名为昆仑湖,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都配备了大量的海军陆战队,每支舰队编制三万人,将成为南征的主力!指挥官分别为臧霸,夏侯惇和张辽,值得一提的是,江夏郡的将领苏飞和其挚友甘宁,成为张辽部下南海舰队的军官。
黄河水战,海军的威力尽显,证明了海军已经有了成为一只单独军种的能力,能够dú lì承担作战任务,这使得李哲下定决心迅速扩编海军,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尽快来。
这样的话,军制改编完成后,整个大明帝国将拥有五个野战军二十五万野战部队,其中一个镇南军是专门用于山地作战的野战军,除此之外,还有三支海军,共九万作战人员驰骋于大洋之上。
改制进行的同时,李哲也对部下进行了大肆封赏,诸位将官的爵位普遍的都被升了一级两级,士兵们也都被分了田地,制造出了一大批新的地主和有产阶级。
中郎将之上的更高一级军衔——将军正式变成大明帝国的编制。初次提升,只有三名战区级指挥官——魏延、赵云和黄忠成为最次一等的三等将军。
自李哲起兵以来,这才仅仅是两年过去,大明帝国的这一批老兵还正好是当打之年,分了土地之后,他们将成为李哲政权的最忠实的拥护者,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被磨练成百炼成钢的jīng兵,在李哲给他们的指引下,开拓四方。
其次,是行政问题。去年的一系列战争,产生了大面积的新的占领区,各种民生事务接踵而至。造成了大量的民政官员缺口,为此,原先许都朝廷的官员们大幅度升官是必然的了。此外新领地还需要大量的行政人员入住,新一期的科举考试,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充实了这些新的占领区,但仍然是供不应求,最后是工会和天道教再次大规模释放出来人员进入朝廷体制,才勉强满足要求,总算是皆大欢喜。
其中南匈奴的东河套平原被彻底并入并州,新并州的疆域又再次成为了大汉鼎盛时期那个直达yīn山的拥有超大地盘的并州,但是这一次,李哲鼓励边疆的汉人们采用新式技术开发草原,大面积推广新式牧草的种植,骑上马成为放牧牛羊的汉牧民,并创造出了合作化牧场的方式,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牧场,培训更优秀的牲畜品种,汉人的占领地向草原深处一步步的推进。
这个改革对于大明帝国来正在其时,游牧民部落的突然消失,使得中原和游牧民之间的经济合作一下子出现了停滞,这段间歇期爆发出的整个中原地区对畜力和皮毛的巨大需求,会使得牧民这个行业成为彻彻底底的暴利,也会鼓励汉人们放下锄头,成为骑在马背上的汉牧民,这个汉人牧民化的过程将会大大加深草原和内地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会帮助汉民族真正的控制住北方这个美丽的大草原。
而幽州,也是一个重要的地区,一直是中原汉民族的巨大潜在威胁,华夏国的zhōng yāng政权历史上曾经有两次被从这个地区出来的少数民族灭国。为了控制它,李哲推行了火窑、火炕等取暖方式,鼓励汉民移民,并筹备东北工业区计划,准备动员国家力量,强行占领开发此地,彻底解决这个地区对中原的威胁。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难以见效。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李哲的地盘逐渐扩大,工业规模也不断随之扩大进步,一个问题开始脱颖而出,成为朝廷大臣们口中最常提起的焦点问题,那是人口!
人口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李哲目前治下的人口经初步估计,不算上奴隶,如果接下来吞并公孙度顺利的话,将达一千六百万人左右,而辖下可供开发的土地,却已经是超过了两百万平方公里,对于农耕民族来,那是绝对的地广人稀,情况很严重啊。
按照这样的状态,算是工业化农场政策的施行极端顺利,李哲的大明帝国也将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力缺口,也很难创造一个工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内需。要知道工业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密集型人力物力投入的事情,分散xìng地域的社会是不可能进行大规模集中爆发式的正常的工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