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里之行-《帝师简雍》


    第(3/3)页

    史家对刘备的描述是“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sè”,其实这也分跟什么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一般人跟他说不上话的,或者说话交流不对胃口的,刘备不会在脸上表露出来,不过会表现得明显不善言谈,甚至有些木讷了。相反的,跟一些人,刘备可以跟他说上三天三夜都毫无困意,比如关羽、张飞两个武夫,比如赵云,也不知道他们哪来那么多废话,说着说着该吹灯睡觉了也不困,于是干脆挤到一个被窝里,继续胡吹海螺通宵达旦,于是史家又留下了刘大耳朵跟关羽、张飞、赵云同床共寝的话语。

    显然刘备跟陈登也是有很多废话要说的,两个人对味,从他的州牧府到陈登家也不是很远,他居然一宿未回,回来就看见简雍跟张飞两人在伏案大睡,地上还有两个大坛子,一个酒坛,一个却是简雍的水罐。

    简雍从州牧府的档案馆里要来好多风土人情,错了,是人物故事的资料,尤其是犯罪记录,在这个万恶封建旧社会,敢于犯罪的人,还是得有一定的勇气和能力的,比如徐庶徐元直兄,就曾是乡间知名的“恶少”。当然他的那些所谓犯罪事实,在名门世家那里,不过是豪侠使气,少年本xìng罢了,比如袁术袁公路兄的少年时代,就是以所谓的“侠气”知名于世,这一定程度上,算得是赞扬的直声音的。而徐元直兄不幸生在孤弱人家,他那点脾气,则就是大逆不道了!

    然而生逢乱世,太善良软弱的,注定就只有被人吃的结局!

    虽然简雍找陈登要了一些徐州本地的人物资料,不过料想陈登所能写给他的必然有所遗漏,尤其一些低层次的、在陈登这类世家子弟眼中上不得台面的人物,必然不会在陈登视线之内的。

    不过,翻阅这个时代的卷藉案宗,显然是个体力活,而且是简雍所始料未及的大体力活,尤其的,简雍原本就不是个好好读书的料子,非常遗憾的,有些字,不,是很多字他居然不认识!

    一些字不认识这也不影响阅读,汉字本身就有联系上下文的强大功能,然而问题来了,这个时代的文字,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而且这些卷籍案宗是由固定格式书写的,简雍两眼一抹黑——他压根没接触过这些活,断句,错了,字义,不识,可以想象简雍这一夜有多么的辛苦!

    张飞是武夫没错,不过他是识字的,准确的说,张飞是受过严格的家学熏陶、写一手好字、口能诵千言的当代大知识分子!

    这全赖张飞老爹的棍棒教育,张飞家不是陈登这样的世家大族,祖上没出过什么大的人物,不过这不代表张飞家对子弟教育不重视,张飞他老爹亲自教导张飞习文练武,稍有不慎,就是一顿大棍伺侯,这虽然养成了一个能文能武的张飞,同时也养成了张飞暴躁的xìng格,鞭打手下儿郎在他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当年他老爹可不就是这么教训他的?

    天下还有不为子女好的父母?我如父母一般为你好,你还不能接受,更该打了!

    所以张飞对刘备一再的训斥充耳不闻,刘备也拿他没办法。

    简雍将张飞拉来,就是因为张飞是现今刘备集团里读书最多的,孙乾也没他读书多。不识的字,不懂的断句,简雍就直接跟张飞求教,这个时代也没有《新华字典》,倒是有个《说文解字》,可惜简雍手里没有,有也不知道他看不看得懂。当然简雍这回招到了张飞一阵深深的鄙视,当然简雍习惯了。

    没错,习惯了,张飞认识简雍比认识关羽还早,不过张飞叫关羽二哥,却不会叫简雍二哥,其实简雍比关羽还大两岁,关羽今年三十二!

    简雍文不成武不就,在刘备这里就是混饭吃的,不像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就是起草文书写布告,他也没有后来的孙乾勤快,这没少招张飞鄙视嘲笑了。当然,张飞并不是瞧不起简雍,张飞同样视简雍为自己的生死兄弟,喝酒他找简雍,刘备关羽都是不怎么爱喝酒的,心烦了他也找简雍诉说,因为刘备和关羽都会教训他,简雍却教训不动他的。

    新书期间,求收藏,求推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