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军民同心仁义扬-《五代龙腾》


    第(2/3)页

    除了每年泛滥带来的危害,一旦大雨来临很多穷困百姓房屋的倒塌也会造成很多的伤亡,对此李从嘉和徐铉商议的结果是未雨绸缪,除了军中士卒相助之外每县的郡国也逃不了责任。借着此机稍稍一查那些吃空饷的事实就很难藏住,淮王对此是暂时不予追究,这叫揣着明白装糊涂!都给孤好好干活,否则便不要怪我秋后算账!

    秋林村是泗州附近淮河旁的一个小村,除了务农之外打渔也是百姓的主业之一,在官府去年的记录之中此处暴雨之时便是房屋倒塌最严重的地方,死十七人伤者六十二,今天这里便开来了一对两三百人的士卒,推着几大车木材与各种材料来给高危的房屋重新加固!

    如此的举动对于那些村民尤其是一些鳏寡孤独伤残者而言都是天降的喜讯,他们长那么大也没有见过如此和善的军爷,帮你修房子帮你疏通水井帮你打柴还连口水都不喝!要是逼急了还给你一句“王爷有令不得动百姓家中一针一线!否则必定军法严惩!”于是乎村中百姓无人不在传诵王爷的恩德,更有甚者都为王爷立起了生祠。

    不过短短的一月时间,淮王李从嘉的声名在淮河道旁的村庄之中可谓如雷贯耳。虽然眼下还并不是很大的区域。可相信随着百姓的交口相传李从嘉爱民如子的名声将会迅速传扬。对于六皇子而言这便足够了,虽然是无形资产但也有着千金难买的价值。

    此外另一个好处便在借整修淮河李从嘉可以迅速摸清沿岸各村的详细,刘仁赡曾经给他献过一个类似后世“保甲法”的意见,村村设寨处处为垒,一旦周军来攻便要让其寸步难行!对此淮王是比较认可的,有diǎn类似与日后的人民战争了,而此次他也是树立声望打下基础,为将来的行事创造便利条件!但这些都还是辅助。最主要的是他李从嘉能让百姓过上好一diǎn的日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温饱!

    兴修水利、提高产量将会是今后的两个重diǎn,据张弛杨秀等人的介绍去年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粮食收入有六层不能满足家庭所需,有的弄些野菜什么的还能度日,有很多却需要像那些世家豪门借贷了,而在利滚利之下最后其中的大部分人都会沦为那些世家的附属。

    这个问题李从嘉如今还不能太过触及,其中牵涉到的利益方太过宽泛了,他要是大张旗鼓的为此事怕是就连赵海都要倒戈相向更别提林远志郑化等人!但也并不能代表淮王就会束手无策,暂时无法从行政的手段解决还可以通过商业的策略,比方说他们可以设立钱庄以合理的利率“贷款”给百姓。让他们免受高利之害,这种商业化的手法也会引来很多的反对或是强烈的竞争。但毕竟就要缓和的多了。

    可能会有很多人会因为李煜在词学上的成就和他亡国之君的身份就将之看成一个无能的皇帝,这么看不能说完全不对却是有些偏颇!也许在此二处李煜与南陈后主陈叔宝极为相似,可却绝不是后者那种每天只知花天酒地,惜美人而无心政事的昏君!

    在李煜服毒自杀之后徐铉曾经为他写过一篇祭文,文中很是称道后主的仁义,也得到了大多数南唐旧臣的支持,最大的例证就是二人联手行使的“率分”,即从军屯之中抽取一到两成作为官员的酬劳。也许这个制度会有那样这样的弊病,但毕竟还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况且后主当政之时从来没有像中主那样的苛捐杂税,要说骄奢淫逸这四个字你很难用在李煜身上。

    就算从为人的角度而言李煜对待母亲的孝顺与对待爱妻周娥皇的感情深厚都是值得称道的,锺皇后病逝之前身为皇帝的李煜可是亲伺枕席,一连数十日没有间断;爱妻周娥皇病重时他亦是亲尝汤药!无疑你用好儿子和好丈夫来形容后主绝不为过!

    他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男人,还在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这样的一个李煜若是放在后世绝对会值得大家欣赏,可惜在他最为紧要的专业——做皇帝这个项目上他就缺乏才能了,而更糟糕的他还遇见了一个华夏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君王之一——宋太祖赵匡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