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废长立幼-《我是奉先》
第(2/3)页
董卓满心欢喜地从吕布府中出来,搞定了吕布,剩下来的就是袁隗了。
董卓认为袁氏一门,现在掌控大局的其实是袁绍,于是派人召袁绍到自己府中相见。
见面之后,董卓仍然是开门见山地向袁绍提出了废立之事,他傲慢地对袁绍说:“天下之主,应该选择贤明之人,我觉得刘协不错,我想立他为帝!”
袁绍不同意,提出要请示太傅袁隗,“恐怕朝中大臣大多数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
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事如今岂不尽决与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你以为我董卓的刀不够锋利吗?”
袁绍自恃身份地位,不肯低头,他针锋相对地回答道:“天底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董公你吗?”
说完,横握佩刀,向董卓拱手,扬长而去,那点豪侠之气显露无遗。
袁绍也知道董卓的为人,怕董卓加害自己,他将司隶校尉的符节挂在洛阳城的东门之上,连夜逃回了冀州。
董卓听说袁绍弃官逃跑,意欲下令通缉。
李儒出来阻拦,他劝董卓,“袁绍还是年轻,不识大体,因此害怕逃跑。如果通缉他,逼得太急,必会激起事变。”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此人又是豪杰任侠,结交三教九流,有孟尝之风。如果他被逼急了,拉起队伍,召集四方豪杰,恐怕天下群雄望风而起者众多。”
“带来的灾祸恐怕还要大于黄巾之乱,那时候,关东地区恐怕就不是主公你能控制的了的。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当当。”
“这样也显得主公你的胸怀宽广,甚至像鲍信、王匡等人,你都可以给一个郡守,来收买人心。”
董卓对李儒所说还是比较信赖的,便照李儒的意思,封袁绍为勃海郡太守,王匡为河内郡太守,鲍信为济北国相。
随后董卓将袁绍弃官逃跑之事和废立之事一起告知了太傅袁隗,袁隗表态同意。
九月三十日,董卓在朝会之上提出了废立之事,并且出言恫吓,反对者立即处死。
丁原、吕布父子俱是冷眼旁观,不主动出言反对,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