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引蛇出洞-《凡蛊》


    第(3/3)页

    在他的评论下有人盖楼,“哥,太能编了,那这些微生物怎么活到现在的?”

    “密封在古墓和陶罐中啊,在密封前讲究的会准备很多牺牲给他们留作营养”。

    “那总有吃完的时候啊”,又有人发问。

    “没食物了会停止繁殖,死去的会成为养料,且有一定的休眠能力,生命力顽强。”

    林凡发的这些既不是来自于那本秘籍,也不是胡编。他穿越前南疆贵族家庭死了人墓穴里都会下这种蛊。他虽然没见过,但听过不止一次。这种蛊一般最多能存活二十年,二十年以后墓穴早已被草木覆盖,知情的人也少之又少了,放蛊的目的也基本达到。所以南疆盗墓的人很少,盗新墓的人几乎没有,既怕丢命也是因为南疆的墓葬陪葬品本也不多,若是大土司这类人物的墓穴只怕还有数不清的算计,也会准备更多的牺牲——动物乃至俘虏和奴仆,这样让蛊存活的时间更久即使蛊全部死了,被污染的墓室也会产生毒素。盗墓的人易折寿除了心理原因也有墓穴环境的影响。当然,如果墓穴中下了这种蛊,墓主的尸身就必须密封严实,最好用整根大木做成棺椁。

    这种蛊制作困难,蛊师稍有不慎就丢了性命,价格很高,只有贵族用得起,平民百姓的墓也不怕贼惦记。

    无论如何,这本盗墓小说里的情节不可能出现,过了上千年,即使准备的牺牲再多,什么样的蛊也都会饿死,否则的话,电视台也不会直播古墓的考古发掘过程。

    林凡之所以留言说出这些,是为了引蛇出洞,而不知道内情的人看了会以为自己瞎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