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首富从90年代捡漏开始》


    第(2/3)页

    “三年,整整三年,种子都吃了,哪还有播种的可能,就算有,在幼苗期间就被烧死。”

    “年轻人,好好听着吧,这些事能够指导你的人生。”

    年轻人不再说话,但脑海里大致也有了一个景象。

    在那副画面中,处处是因为饥饿而倒地的人,新生的婴儿并不可爱,骨瘦如柴,因为母亲没有奶。

    大地只有土壤,老虎江的水都被喝了许多。

    易老头继续讲:“我们每个人都抱着死的决心。”

    “因为读过几年私塾,是队伍里最有文化那个,大家让我给队伍起个名称。”

    “我记得曾背过一首诗,如是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小队因此便叫朱门,我们进山是寻酒肉,为的是告慰江低已经发黄的骨头。”

    “但我没想到,三十二个人,两条大黄狗,最终只有我一个人活着从山里出来。”

    “我更想不到的是,从山里出来以后,见到的是妻子的坟冢,儿子也已经当了爷爷。”

    “我在山里,整整困了四十年。”

    “我进山那年,1940年,二十三岁,出来时1980年。”

    易老头的话掀起了轩然大波。

    大家对朱门小队尽丧晋阴山的事倒还相信,稍微年长的人曾听父辈谈起过,可那年头进入晋阴山求生的人,远不止易老头这样一波,有去无回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丧生于荒山,实在太过正常。

    可对于易老头被困山内四十年一事,大家并不相信。

    怎么可能一个人在晋阴山待了四十年?若是迷路,后续不断有队伍进山,易老头本就在山中,只要找到了大部队,自然能从山里脱困。

    只有一个理由能够解释:易老头自愿待在晋阴山。

    “易老头,莫非你在晋阴山盖了房子,重新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那山外的老婆孩子怎么办?”

    “倒也能理解,山里资源充沛,至少不会挨饿,也不会因争夺食物而丧命,要换我,我也在山里组建第二个家庭。”

    “别瞎说,要是忍心抛下老婆孩子,老易还冒险进入晋阴山做什么?”

    老易进山时是23岁,按照那个年代的惯例,老易肯定有老婆孩子,正是夫妇俩相濡以沫,好好打拼的年代。

    “老易,现在如何了?你从山里出来也有十年,年纪也到了七十三岁,有两个子孙照顾,应该还算幸福吧。”

    “哎不容易,苦日子总算是到头了。”

    大家粗略一算,老易现在至少有两个后代,一个是山外的儿子,一个是山内的血脉,不知是儿子还是女儿。

    “在山里的是女儿还是儿子?今年多大了?”

    “时隔四十年才折返,你儿子会不会不认你?”

    老易走的时候,儿子才几岁,回来的时候,儿子已经四十多岁,当上了爷爷。

    一个毫无任何印象的老人,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宣称是自己老爸,这事换谁都不好接受。

    不仅如此,儿子心中很可能还会有怨恨,亲妈的葬礼,自己结婚的重要时刻,当爹的时刻,都没有父亲个角色的参与,当适应了一切之后,父亲一词竟又重新出现在了脑海中。

    这种父亲,一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纵使他有再多的难言之隐,也很难争取原谅,因为有些过错一旦发生,就再难弥补。

    “你们误会了,我在晋阴山并未组建家庭,只是睡了一觉,醒来时,队友们不知所踪,走出晋阴山,外界已经过去四十年。”

    “回到家中,老婆只有一座坟冢,儿子与我年龄一致,所以,这一声儿,我叫不出来。”

    老易仿佛在述说一件平常事,他的语气真实地让人难以怀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