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氘氘反应的产物-《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3/3)页

    其实内心里比谁都清楚的陈慕武开始揣着明白装糊涂。

    “您说是不是氘核和氢原子发生了聚变反应,我们可以再设计另一个实验对比一下,就比如说在粒子加速器上仍然使用我们昨天制作出来的那块含有氘原子核的氯化铵晶体吧,然后把粒子源中的气体从氘气换成氢气,用被加速过的质子轰击靶子,看它能否和靶子里的氘原子发生聚变反应。

    “如果那个反应里面也出现了这个超重氢的原子核,那就说明它们确实发生了聚变反应。

    “但具体这个超重氢原子的精确原子质量为多少,术业有专攻,我们还是要把这项工作交给卡文迪许实验室中测量精确原子质量最准的人,阿斯顿教授。”

    用加速过的高能质子去轰击含有氘原子的氯化铵晶体,这个实验也是必须要做的。

    只要在实验的云雾室照片中找不到“超重氢”氚的轨迹,就能说明氘原子和氢原子的聚变反应不会产生氚核。

    但是这个反过来的实验会产生那个带两个正电荷,相对原子质量为3的另外一种粒子,也就是氦-3原子核。

    到时候再做一个用加速过的氘原子核去轰击不带氘原子的纯氯化铵NHCl,依然能够得到氦-3核,就能够完全证明这一点了。

    “陈,你说的有道理,那就要辛苦你再去粒子加速器那里多做一个实验了。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吧!”

    “不着急,不着急,”话说太多的陈慕武,端起茶杯啜了一口凉茶,“让我先把这第二种新粒子分析完。带电量为+2,相对原子质量为3,爱丁顿教授,你觉得这个粒子是什么?”

    “是,是氦-3?”

    刚刚说到的同位素,让爱丁顿的思路打开了一些,可他仍旧有些不太确定。

    “我也觉得是氦-3,您觉得它又是从何而来呢?”

    按照爱丁顿最一开始的思路,质量为2,带电量为+1的两个氘核发生聚变,会产生质量为4,带电量为+2的氦-4核,也就是阿尔法粒子。

    如果以此类推的话,质量为2,带电量为+1的氘核和质量为1,带电量为+1的质子发生聚变,产生的应该是质量为3,带电量为+2的氦-3核,而不是刚刚爱丁顿所设想中的质量为3,带电量为+1的超重氢核。

    爱丁顿有些心虚地提出来了自己的修改意见:“会不会……是一部分反应当中有电子参与,所以就变成了超重氢核,而另一部分反应里面没有电子参与,所以才变成了氦-3核呢?”

    尽最大努力好不容易憋住笑的陈慕武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所以我们要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才是。您觉得会发生什么,是依然出现超重氢和氦-3核这两种新粒子吗?”

    “我觉得发生什么不重要,实验能做出什么结果来,才是最重要的。先吃早饭吧,吃完我们就去做实验。”

    时隔几个小时以后,两个人再次回到了有粒子加速器的那间实验室。

    陈慕武依葫芦画瓢,把粒子源中的氘气排空,再次充入一直以来都用的氢气。

    他把昨天制造出来的氯化铵靶又重新回了相应的位置,然后依次启动机器,开始一张接一张地拍摄用加速的质子轰击含有氘原子的氯化铵靶的照片。

    估摸着底片的数量用了个差不多,陈慕武才又依次关好机器,然后带着底片去暗房显影,最后把洗好的一摞新的照相底片带到了爱丁顿的面前。

    不过他这个举动,只是宣告一下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完了新的这个实验。

    至于接下来在照相底片上寻找是否出现新的粒子这项工作,仍然只能让陈慕武自己一个人来。

    虽然很焦急地等着实验结果,但又怕打扰陈慕武的寻找进度,因而直到他放下来手中拿着的最后一张底片,爱丁顿才开口问道:“怎么样,怎么样,找到了吗?是不是同样会出现超重氢原子核和氦-3核这两种实验产物?”

    “很遗憾,爱丁顿教授,我仔仔细细把这些底片都看了一遍,连每个边边角角都没放弃,但只在其中找到了一种粒子而已。”

    “哪一种?”

    “氦-3,超重氢的原子核在我们这个实验里面消失不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觉得生成超重氢和生成氦-3的是两个反应,而不是是否有电子参与在其中。

    “更大的可能是超重氢不是由氘和氢聚变产生,而是从氘和氘的反应中产生的新物质。

    “因为这前后两个反应对比的话,只有氘-氘的反应没有发生。”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