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密歇根湖的叹息-《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2/3)页

    不过一听到夏元瑮教授说起要给普朗克写信,推荐自己到柏林洪堡大学留学,陈慕武就突然想起来,好像一個月以前,有一个叫爱因斯坦的小老头儿也是这么跟他说的?

    怎么老普头不给自己来消息呢?是不是把他给忘啦?

    自己去年寄过去的关于“陈效应”的第一篇论文,究竟有没有在两本期刊中的任何一本上发表?

    第二篇写“陈宇宙”和“陈解”的论文,现在是已经到了欧洲,还是仍在大海上漂泊?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在陈慕武笔耕不辍地狂“写”小说赚稿费的时候,他的第一篇论文,也在欧美物理学界掀起来一阵腥风血雨。

    一月二十日出版的《物理学年鉴》,如约刊登了陈慕武的这篇论文,《光和电子之间的另一种效应:关于单色伽马射线经物质散射后性质变化的一个量子物理学解释》。

    论文末尾处附有普朗克亲笔写就的跋语,他说陈慕武的论文是爱因斯坦向他推荐的,他邀请全世界能读到这篇论文的实验物理学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设计实验对论文中提出来的这种理论解释进行验证。

    除此之外,普朗克还在跋的最后写道:“如果论文中的理论确实得到了实验的验证,便可认为光的能量和动量,也如同‘能量子’那样,一份一份地进行传递。但本人并不认同论文中所说的假设,光是以‘光子’的形式存在的。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推翻惠更斯的波动理论,而重新走上牛顿微粒说的老路。”

    虽然《物理学杂志》在最近几年风云突起,对《物理学年鉴》的德文物理期刊霸主地位发起了挑战。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物理学年鉴》仍然有大量的订阅户,分布在全球的各个大学和研究所之中。

    1923年第一期的《物理学年鉴》,将在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的时间内,通过万国邮联的邮政系统,寄递到各位订户的手中。

    一个多星期之后,这本期刊漂洋过海,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伊利诺伊州。

    一个月前刚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的物理系主任位置上离职,转到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当教授的阿瑟·康普顿,心情郁闷地坐在芝加哥大学校园外,密歇根湖湖畔公园的一把长椅上。

    去年十二月底,他向美国最顶级的物理学刊物、由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评论》期刊投稿了一篇关于X射线散射的报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