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三名死者-《心理画师》
第(2/3)页
进而利用心理层面的特殊对照,将作案人的轮廓勾勒出来,进而帮助警方缩小调查范围,减短案件的侦破时间和增加案件的侦破速度。
想要成为一名心理画师,需要在犯罪学、心理学、行为学、痕迹学等多方面有所研究,除此之外,天赋也是一大重要的决定因素。
自五年前子悟离开了花市警察局后,花市至今为止都尚未培养出一位合格的心理画师,这也在变相的证明着心理画师的稀有程度。
“两起案子之间存在有不少的共同点,例如第一起案件中的被害者是一个体型瘦弱的中年男子,第二起案件的被害者虽然体型微胖,但在他的身上却存在一个致命点。”
“酒精,血检报告中介绍说死者在被害时是处在一个醉酒的状态,这样就给了凶手可乘之机,而第一起案件发生的地点乃是在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山区中,这意味着什么?视野的盲区,利用盲区可以有效的缩减两者之间的体型差距和力量的悬殊。”
“凶手身材偏瘦,通过第一起案件死者尸体上的勒痕可以大致的估算出,凶手的身高应该在一百七十到一百七十五公分左右。”
“第一起案件,凶手只是勒杀了死者,随后方才借助工具将死者拖到护林员的小木屋中进行开颅,从始至终,死者的身上只出现了勒痕和开颅两种伤痕。”
“而第二起案件,凶手甚至不惜冒着被过往路人发现的风险对死者的躯体进行扎刺,这表示,凶手对第二起案件的死者痛心疾首,恨不得碎尸万段,亦或者是在利用攻击来宣泄自己内心中的一股莫名的怨恨。”
“唯一能将两起案件衔接起来的线索便是开颅,这是凶手的标记,证明凶手对大脑有着一定的特殊的需求,亦或者是对大脑有着一种不可言表的憎恨。”
“凶手在杀人开颅后,还能够理性的清理案发现场,证明凶手的心理素质很强,并且存在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可能曾经受到过有关刑侦或是法医一类的培训。”
“目前线索还比较模糊,只能得到这些信息,具体的画像,还需要等我亲自前往案发现场之后,才能有所进展。”子悟说罢,则缓缓的坐一张椅子上,闭目养神。
第(2/3)页